开栏的话
企业强,则经济强。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是省委作出的重要工作决策,是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旨在向广大干部发出躬身入局、履责于行、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信号,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为积极推广助企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典型事例、宣传一批典型事迹,利用宣传舆论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引导“万人助万企”行动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展示济源创新工作举措和务实工作成果,即日起,本报推出《万人助万企 济源在行动》专栏,敬请关注。
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方案、明确要求,吹响助力企业发展的冲锋号;
第一时间深入到501家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开展工作,已排查出各类问题270条……
“万人助万企”,济源在行动,立足于高位推动,用济源力度、济源速度、济源温度,帮企业“克难”,为经济“蓄能”。
高位推动,彰显济源力度
济源人干任何事都有“不干则已,干则干好”的精神,“万人助万企”活动亦如此,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这就是济源力度。
济源第一时间成立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代市长庄建球任双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干部包联工作机制。
在包联原则上,全体示范区领导干部带头担任助企干部,各联系帮助1家重点企业和2家成长创新型企业;强化示范区、管委会分管领导的包联责任,根据工作分工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建筑业、物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帮助1家规上企业或成长创新型企业。在企业覆盖面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部分中小微企业、部分建筑业企业、部分农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全覆盖。
史秉锐、庄建球率先垂范,深入分包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实地查看企业生产情况,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在高位推动的作用下,其他示范区领导和489名助企干部也全部在7月1日前深入到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摸清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初步实现了人员包联到位、沟通对接到位,掀起了服务企业发展的热潮。
形成合力,干出济源速度
“万人助万企”是一项系统工程,济源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构建“1+6+N”工作体系,迅速形成工作合力,这就是济源速度。
“1”即“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万人助万企”活动负总责,加强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活动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示范区工科委,加强对上级汇报沟通和对基层活动开展的统筹安排、指导推进。
“6”即成立6个服务工作组,采取“4+2”模式:按区域划分,组建片区组、街道组、平原镇组和山区镇组,负责对相应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推进落实;按职能划分,设置宣传报道组和督导组两个专项工作组。每个组均由区直有关部门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工作组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N”即从区直各部门,各片区管理办公室、各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联三帮”活动首席服务员,党建专员(企业联络员),企业互派干部中选派助企干部,压实助企责任。
通过构建“1+6+N”工作体系,济源形成上下连通、齐抓共管、责任明晰、无缝对接的工作格局,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制定济源专项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联企帮企助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服务,展现济源温度
送政策上门,到企业问需。记者了解到,活动仅启动一周的时间,助企干部就对企业经营状况、需求问题等情况初步实现动态掌握,已排查各类问题270条,这就是济源温度。
济源在活动中建立健全了问题收集分析处理工作机制,梳理明确需要帮助企业解决的12类重点突出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建立分级解决机制,对于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求助企干部主动解决、就地解决;确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活动办公室研判后交办各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确需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并实施问题通报销号机制,每月集中通报问题销号情况。
目前,270条问题经过梳理,其中52条问题可就地解决,各助企干部已联系相关部门直接解决;208个问题需相关部门解决办理,已全部交办并限期完成;10个共性问题也已交由相关部门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