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济源示范区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0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民营经济对济源生产总值贡献率达69.5%,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87.8%,税收贡献率达88.4%,就业贡献率达90%以上。目前,共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产值超百亿级民营企业5家,产值超十亿级民营企业16家。

一、厚植兴业沃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营造亲商爱商“浓氛围”。将每年11月1日设为“济源企业家日”,组织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等系列活动;成立10个市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持续加强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引领;成立“格局屏天下·济源企业家学院”,打造“企业家身边的商学院”,推出政策解读、发展战略等课程42期,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开展“济商讲堂”活动,培养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树立开放济商、知识济商、诚信济商、责任济商形象,形成济商品牌效应。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将企业登记、税务登记等13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推行所有企业登记业务现场即办,对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首套公章,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结、零费用、零跑腿”。

三是打好政策支持“组合拳”。编制2022年度济源示范区惠企政策标准化指南,出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建立“亲清济源·政策直达平台”,实现政策分类“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2年以来,落实留抵退税、社保纾困、租金减免等一揽子政策资金近1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3万户,兑付惠企扶持资金超2.4亿元,发放涉企贷款340亿元。

四是做到惠企纾困“点对点”。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员机制,大力开展“企业服务连心桥”活动,每月开展企业恳谈会、营商环境调度会、助企干部“大走访”、市场主体满意度评价等活动,“点对点”宣传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企业。2022年以来,共收集问题800余个,全部按期办结。

二、培育市场主体,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是推动市场主体倍增提质。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提质行动计划,推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6方面28项举措,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2023年上半年,共新增市场主体11794户、同比增长116.7%。
二是强化政银企需求对接。建立“每周三金融服务日”制度,健全线上银企常态化对接、线下政银企三方协调对接、辖区“白名单”企业推送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金融活市”。截至2023年9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9%,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8%。
三是加快企业上市培育步伐。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意见》,开辟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明确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并将企业上市奖补标准从200万元提高至800万元。建立“一企一策一表”“服务秘书制”等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构建31家梯次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2023年新增11家省定上市后备入库企业。

三、强化产业支撑,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实施科研机构倍增提质行动,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2022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2.03%,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

二是强化建链育群。实施“33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高质量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白银城引进30余家珠宝首饰加工外贸型企业,填补了全省首饰制品出口空白;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引进30余家下游延链企业,成为全省机械制造行业的关键零部件用钢主要供应基地;纳米材料产业园入驻项目17个,成为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工艺、产品、产业“三个转型”,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中联水泥碳捕集项目成为全国建筑领域首个碳捕集及利用示范项目;打造以铅、银、稀贵金属原材料冶炼加工为主链,以绿色建材及有色新材料为辅链的耦合共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