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大举措”全力服务示范区“十百千”企业培育行动
发布时间:2023-11-28
“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是济源加快工业企业梯次培育,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夯实工业强市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示范区人社部门聚焦全区重大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用工、重点群体就业,重点围绕“十百千”企业培育库企业,在“政策保障、用工支持、人才引育”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聚焦重点企业,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合理有据制定政策。围绕“十百千”企业需求,紧盯就业支持、创业扶持、技能提升、人才引育、社保助企等方面,制定《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费率的通知》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系统出台人才分类认定支持、就业生活奖补等十余项保障性政策,梳理17项帮办清单,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广泛有效宣传政策。依托“人社剧·每日一策”抖音平台、“济源人社”公众号、官方网站助企纾困保就业保民生专栏开展线上宣传。开展“三包三联”专项行动,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技能河南建设和治欠保支等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十百千”重点企业名录,带头分包6大行业、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联系3个开发区、16个镇(办),机关科室包联豫光金铅、富联科技、中沃实业等15家重点企业,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

三是坚定有力落实政策。汇聚干部职工队伍合力、坚持常态长效推进,丰富拓展人社专员服务机制,在扩建服务帮办队伍、扩围服务帮办对象、优化服务帮办清单、完善服务帮办机制、深化服务帮办行动等五方面持续发力,实行220余名在编在岗干部职工全员包联,帮办500余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部分中小微企业、建筑业企业、农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送政策、送用工、送人才、送技能、送和谐”五大帮办行动,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吹响助企发展“冲锋号”。

优化用工服务,支持招工稳岗

一是畅通企业用工渠道。建立“济源智慧人社”开发零工市场、共享员工线上就业平台,利用好“直播”送岗、“7×24小时”指尖选、“5+2模式”连续招、“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扩容量、“连心+星级”社区身边享等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支点,政企合作、专班保障、区镇联动协助重点企业用工。加大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岗位开发,出台《济源示范区驻济高校毕业生留济就业奖励办法》,计划引导企业吸纳就业3000人、组织就业见习300人。

二是强化社保助企服务。深入开展社保服务专员行动,围绕企业社保咨询、社保服务需求、办理社保业务等问题提供“点对点”服务,让企业“零距离”了解社会保险政策。优化社保经办资源配置,积极推行“综合柜员制、首问责任制”,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接受企业监督评议。持续做好社保费阶段性降、返、补政策,为企业减负。

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企业劳动争议高发点集中点研判力度,推进企业自治诉源治理、信息赋能办案改革和和谐培育示范引领三管齐下,高质量拉网布局构建市、镇、村、企调解工作体系。规范建立运行1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调解委员会,抓好仲裁员包联企业指导用工,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适配人力资源,助企引育人才

一是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持续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程,聚焦百企万名企业职工中高技能提升培训,分行业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等领域培训持证“七大行动”,依托豫光金铅、富联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壮大“愚公炼工”“愚公电工”等“10+1”人力资源品牌,通过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解决企业发展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深化改革自主育才,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范围、评价等级,自主制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政策,让企业育才有动力、职工发展有前景。

二是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引双培”行动,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聘用或返聘专业人才担任技术顾问,吸引更多人才来济发展。依托济源“智慧人社”,在人社局网站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微信小程序上线“王屋英才码”,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各项服务,构建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开展“智汇济源·筑巢引凤”人才引进提升行动计划,实行首席人才服务官、人才服务代办员制度,加快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为助力企业特色发展以特取胜强化人才支持。

三是创新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举办企业人才沙龙、青年人才沙龙、名师教授沙龙等,宣传“人才兴济33条政策”和40项配套操作指南,完善“1+1”政策服务体系。紧扣产业需求,探索建立支持专家人才通过科技成果技术转化获取更多收益的机制,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成果对接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补助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十百千”企业需求,按期发布急需短缺人才需求目录,让人才看得见、用得上,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