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济源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三十一)
发布时间:2023-07-11

我们推出“济源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发布专栏,旨在展示亮点、交流互鉴、开拓思路、共促提升,为济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品牌营造氛围,助力济源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

案例31济源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

围绕企业全周期,强化发展支撑点,以高质量服务书写“专精特新”新答卷

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千行百业从“基础性”向“战略性”升级的燎原之火。近年来,示范区工科委围绕企业发展生命全周期,服务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节点,着力为企业发展解决难点、打通堵点、化解梗点,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大步迈进。

主要做法

强化政策激励

示范区工科委制定出台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企业惠企纾困工作的若干政策》(济管工科〔2022〕65号),对首次被认定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被认定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进行30万元、50万元的资金奖励,进一步提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真金白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加强企业服务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与“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纵深化开展相结合,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现有的强大工作体系,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疑难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纳入到“万人助万企”活动包联体系中,每家“专精特新”企业均安排分包干部进行包联。同时围绕企业资金、市场、科研、人才等方面做好产融、产销、产学研、用工对接等四项对接活动开展。目前,示范区产融、产销、产学研、用工对接活动已分别开展25场、13场、14场、46场。

加大宣传力度

联合有关单位、金融机构深入重点园区和镇、街道,组织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听取学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关支持政策和认定条件,推介“专精特新贷”等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利用“两微一端”、部门官网等多种渠道宣传展示专精特新工作有关文件和显著成效,营造企业争先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讲6场次,“专精特新贷”产品推介会3场。

增强创新动能

示范区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盯研发活动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通过精准调度、靶向发力、高效服务,用好用活强化主体培育、搭建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贯通产学研用等多项手段措施,为企业精准“画像”。加快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科研机构,提升核心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示范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已实现全覆盖。

工作成效

2022年,示范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3家,其中中煌节能、中原重型锻压、中原辊轴、龙兴钛业、耐火炉业等5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历史最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居全省前列。

2023年,示范区新增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3家,示范区中小企业实力更加雄厚,发展更加高质量。

经验启示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坚持系统思维,又要坚持结果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区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激发涌现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示范区工科委科学筛选、择优培育,加大建库用库、服务助企力度,在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基础上,定点突破困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疑难杂症,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济源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