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如何提供更加优质、坚实的营商土壤,增强企业抵抗“逆风”的底气和本领?连日来,省人大代表纷纷就这个问题建言献策。
“从拼投资、拼优惠政策,到拼服务、拼营商环境,我们要主动变身‘店小二’,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省人大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说,“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好系列“组合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尽快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设开放强省。
打造更好营商环境,要补齐短板和提升长板。何雄说,近些年,虽然河南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要抓评价整改。河南已经连续两年由第三方机构发布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今年将在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开展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实现县域评价全覆盖,重点考核政府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着力提升评价质效。另一方面,要抓示范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探索,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开展省级试点示范,支持各地发挥优势,建设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打造特色突出的金字招牌。
打造更好营商环境,要提升企业舒适度和获得感。省人大代表、洛阳市老城区委书记牛刚说:“我们成立全省首家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探索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如何让企业在老城区做生意“越来越简易”?牛刚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带头重信践诺,引导市场主体恪守契约精神。下一步,我们将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法治建设上强调促进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提升营商环境,郏县没有休止符。”省人大代表、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我们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营造工作,积极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社会信用条例,提出打造“全省一流、全市标杆”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办事不求人”目标。
打造更好营商环境,要以法治化为抓手、以便利化为目标。丁国浩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瞄准信贷、企业破产等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相对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着力破解制约营商便利化的痼疾,在持续解决问题中把改革引向深入。(记者 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