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人社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聚焦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协同推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核心指标进展良好。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15165人,完成省定目标1.44万人的105.3%;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返乡入乡创业等重要指标均超时序完成。一是强化政策赋能,全力稳企稳岗保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组合式政策,积极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服务模式,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高效兑现。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168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55.5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518.8万元,减免失业保险费2536万元、工伤保险费1058.54万元,惠及企业超过6500家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74万元,有效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实效。二是聚焦重点群体,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对实名登记的2284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率100%,目前已落实就业2146人,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3.96%。募集就业见习单位102家,上岗见习339人,助力高校毕业生平稳过渡、尽早就业;构建“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帮助934名困难人员、2683名失业人员就业,脱贫人口稳定务工2434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18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组织206名失业人员、大龄劳动力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参观,现场求职。三是深化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适配度。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构建“企业+院校+社会机构”立体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体系,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8家、评价机构24家,可培训、评价职业(工种)近250个;开展贵金属冶炼等紧缺工种新型学徒制培训205人、职业技能培训3.0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105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723人)。四是优化公共服务,拓展便捷高效就业渠道。摸清16个镇(街道)521个行政村劳动力底数,建立动态数据库;改建零工驿站1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创新“现场招聘+直播带岗+就业指导”模式,用好“济源智慧人社”线上零工市场,发布全域零工服务“电子地图”,实现精准供需对接;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109场,服务企业2168家次,提供岗位3.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