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经开区打造更优“园区服务” 护航产业集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9


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聚焦辖区道路规划、管网建设、能源保障、软环境打造等要素保障卡点瓶颈,精准攻坚发力,全面提升项目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完善基础设施布局,畅通企业“生命线”

随着豫光、金利、万洋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当前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经开区统筹全局,逐渐实现道路、管网纵横融通。一是逐节推进,打通道路运输堵点。玉川三号线是经开区“三横四纵”道路中南北纵向的主干道之一,由于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无法贯通。2023年以来,经开区按照分段独立实施的思路,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对玉川三号线周边进行提升改造。其中,新建玉川三号线北段(玉川大道至六号线),目前已全线通车;完成玉川三号线(玉川大道至玉川北路)路面修复工程,更新路面约9700平方米;新建金利一期项目北侧新建进厂线,形成“玉川大道-玉川二号线-玉川六号线-玉川三号线-进厂线道路”的闭环式物流通道,保障金利项目各类物料运输;打通玉川三号线南段(玉川大道-北航路),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三号线南北路段正式贯通。二是精准对接,解决企业排污需求。经开区主动服务,精准对接项目需求,解决项目投产后企业排水防涝、污水排放等问题。目前,投资390万元完成金利一期项目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智能一体化提升泵站,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灌溉涵洞破解污水管网穿越铁路的棘手难题,保障金利金锌项目每日可通过该管网排污1500方左右。投资190万元新建金利二期项目雨水管网774米,周边雨水统一经此排放,解决金利二期项目因场地地势较低、汛期雨水积聚倒灌等问题。投资270万元的静脉产业园配套雨污管网即将开工建设,玉川二号线污水管网提标改造项目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投资380万元新建万洋15万吨锌项目雨污水管网,预计2024年底建设完工投用,保障企业投产后污水、雨水有序排放。一张覆盖全辖区、连通各企业、全线保畅通的雨污管道网络逐步织就。三是统筹全局,完善基建分支末节。坚持“雨水进河、污水进厂、雨污分流”理念,不断完善管网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经开区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雨污水管网里程达25公里,设置2个污水中转泵站,并配套建设处理能力可达1.2万吨/日的玉川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分支道路建设,修建鑫源路、金源路等分支路,为静脉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太行电力储能以及万洋项目等提供通行保障。

二、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保障企业“动力源”

为保障企业水源、气源、热源充足、稳定、多元,经开区全力优化资源能源配置,为企业进驻提供充分保障。一是引入竞争机制,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引入中裕燃气和绿瑞能源两家燃气经营企业,修建各类各压力等级燃气管道41公里,辖区内管道天然气供应持续稳定。持续丰富气源种类,气源结构逐步多元化,中裕燃气与天龙焦化合作的焦炉煤气项目已基本建成,南线已开始向用户供气。目前经开区管道天然气保障供应量峰值可达2亿立方米/年,焦炉煤气保障供应量峰值可达9000万立方米/年,稳定的燃气供应能力为辖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二是聚焦供水痛点,破解企业用水难题。协调济源煤业矿井水作为经开区企业应急水源,计划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供水管网,解决豫光、万洋一期、石油助剂、天龙焦化、国泰废钢、诚博环保、华瑞铜业等项目用水难题,并谋划投资1500余万元修建2.2公里供水管网,进一步提升辖区水源调配能力。三是建设热力管廊,解决周边企业用热困难。充分利用豫光工业余热,加速推动“双热源”工程建设,提升余热利用效率。目前,热力管廊西线长1.3公里,投资480余万元,已建成投用;南线长1.7km,投资630余万元,已完成70%工程进度;东线长5公里,投资1900余万元,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管道铺设。

三、强化综合服务质效,甘当便企“服务员”

为进一步优化辖区企业员工生活、办公、居住等配套服务,经开区坚持“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产业+生活”融合互动的良性发展,更好吸引产业人才、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加强生产性服务配套供给。为解决辖区企业职工停车难问题,化解无序停车带来的交通隐患,累计投资110余万元,沿玉川大道规划建设4处停车场、120个停车位,沿三号线北段两侧建设生态光伏停车位500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题。为解决辖区企业垃圾清运和流动人员如厕问题,累计投资280万元,对创辉路原有公厕及垃圾中转站进行提标改造,在玉川大道中段、玉川三号线与六号线交叉口新建2处公厕及垃圾中转站,为周边企业提供垃圾清运服务,解决流动人员如厕问题。二是提升生活服务配套品质。辖区内精加工产业园已有11栋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8家,员工达250余人,因园区周边没有餐厅无法解决职工的就餐问题。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轮规划论证后,投资500余万元开办晴川职工餐厅,经营面积1000余平方,可同时满足600余名职工就餐,此项惠企便民的工程受到了周边企业职工的一致好评。三是引入数智化管理模式。积极申请专项债1.28亿元,谋划经开区创新研究中心项目,目前研究中心主体即将完工。建成投用后,将覆盖招商引资、企业帮扶、政策匹配、综合监管、产能提升、应急联动等多重智慧产业园应用场景,全面提升辖区统筹运营、智能管理、高效服务的能力水平。

四、打造绿色生态空间,环境美化“引凤来”

坚持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环境绿色改造,擦亮筑巢引凤、产业集聚的“绿色名片”,逐渐提升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精准招商引资竞争力。一是启动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提升生态绿化品质。累计投资120余万元,对主干道玉川大道、鑫源路等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植绿增绿、见缝插绿,新建大型观景平台1处,新增绿化面积5600平方米,栽种各类苗木1.3万余株,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明显提升。在道路交叉口、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周边,打造一批“精、细、美”的小微景观,逐步实现“出门见绿、移步即景”的生态绿化效果。二是以绿色园区创建为载体,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绿化工程,把工厂绿化率作为控制性规划中强制性指标,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引导企业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生态绿色景观,提高整体绿化覆盖率。豫光铜厂积极打造绿色工厂和花园工厂,实现金属冶炼与鲜花绿叶交融,展现出“景在厂中、厂在景里”的绿色花园式工厂。三是从“巡、养、管、防”入手,常态化开展辖区环境治理。定期在辖区主干道、停车场、主要企业周边开展卫生创建及文明劝导活动,对绿化景观、配套设施、背巷死角等进行拉网式巡查排查、养护管理,做到巡查常态化、养护标准化、管理制度化、防护精细化,持续营造舒适、便捷、优美的产业发展环境。

下一步,经开区将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手段,通过“全过程”解难题、“全方位”优服务,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力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